朋友好像是這麼叫這次的形成的,知性之旅。(如果不是的話,就真的是從夢中聽來這個詞兒。)
終於出發,往新山的關口建築物去接另一位朋友。
我們先去皇宮,那裡有個博物館。很可惜,那裡關閉,不讓人進去參觀。
由於還是炎熱天,於是我們就不走皇宮內的公園,反而去了這個……應該是市鎮局吧?!
正巧那裡有個展覽。
是個畫展。其實,那個時候,正巧碰到新山的藝術節。
接下來,我們去了這個新山華人博物館。這個博物館在大路旁,在四、五層樓的店屋之間,屬於私人的博物館吧。
這不是什麼記賬簿,而是膠片樣本,弄成一本手工書的樣子。
這個是橡膠的種子。記得小學的時候,是上美術課吧?老師要我們去拾橡膠的種子,信子從沒真正去橡膠園,也是同學帶去學校還是父親帶回來才知道這就是橡膠的種子。
這個讓信子想起半途而廢的書法學習。:P
這個就是“聞名”的香蕉錢。以前日據時期通用的貨幣。由於沒有節制的印刷鈔票而使之貶值,這就是它的聞名之處。
這個博物院還展覽好一些歌譜。這是其中之一。在谷歌找不到有關這首歌的資料。它的歌詞是日文的,可奇怪的是,作詞人的名字卻是華人。
這是另一首歌曲,馬來歌曲。然而,從歌詞裡看得出,這也是出自日據時代的。作詞人的名字是馬來名字,可是歌詞用Malai,還有Bendera Hinomaru則有很重的日本氣息。
寫了不少關於在新山華人博物館看到的文物,該換換“口味”了。:P
我們是從博物館的後門走出來。與其說是後門,更貼切的可以說是博物館的後巷,又是另一條街。那裡有一些供路人歇腳的地方。
這些照片是在那裡附近走走的時候拍下的。
那天幸福電視無線電沒開放。:P
這個是比較傳統的雜貨店。
這家小店挺有情調的。屋頂有兩張椅子。浪漫的幻想說,主人或許在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,和知己或愛人會在這屋頂飲茶賞月吧?這是一家理髮店,可是店裡也賣著一些衣服、飾品等。
這又是另一間本土的雜貨店。看到這些餅幹一桶桶的擺在那裡,勾起一段挺模糊的記憶。是在檳城吧?我們曾經特地去一家專門賣餅乾的店。整個店就是這樣一桶桶各式各樣的餅乾。想起來,就很幸福。:D
但看這樣的門面排場,會以為是餐館。根據店名,這應該是美容院吧。那個時候是七月,卻可以看到對聯,很有華人氣息噢!
我們去了AP介紹的兩家麵包廠。這是第一間,協裕麵包西菓廠。
信子其實不曉得是否可以拍照,可是店主沒說什麼,信子就快快按幾下快門……因此照片拍得有點模糊。:P
這個價格表就放在店前,連價格表都這麼有特色!贊!
我們就到了麵包店的對面咖啡館坐坐。
還沒來新山之前,信子是想說這會是cafe之旅的。幾年前因為畢業論文關係,重遊了新山,一直惦念著沒進去過的cafe,才有了這次的旅行。終於在這次的行程喝到了第一杯咖啡!那時的心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興奮!
也吃了從協裕麵包廠買的香蕉糕。很香,很好吃!
吃完了,也歇息夠了,我們就繼續走走。
這條街就是他們以前告訴信子有多間特色cafe的地方,Jalan Dhoby。Dhoby是什麼語言,其實信子也不是很清楚。在谷歌翻譯,從英文去中文是“多美”。在我們的口頭語,或者是普通來說,就是洗衣店。洗衣店和cafe有啥關係,信子就不得而知了。
洗衣店。
看到這個宣誓官的招牌,忍不住拍下。這裡附近有好多的宣誓官。
最讓信子吃驚的是,竟然也有寫信員,而且是有執照的寫信員。信子就只看到招牌,不見其人。(真的真的還有這行業的存在嗎?而且是在新山這個城市裡呢!)
這樣的店屋在城市裡還挺特別的。許多店屋的建設,都統一外觀,而且都不是多元顏色的。這粉紅、青色、白色、粉橙色的店屋,就這麼搭配起來成了一幅景色。
這就是另一家麵包廠。Salahuddin Bakery。
走進去就可以直接看到這個做麵包的地方。
各式各樣的麵包與糕點。
這位不知道是店員還是店主。當時好像就只有他在看店。
看到這公共電話,我們想起了以前在大學排隊用公共電話給家人捎訊息。印象中好像是一面通電話,一面要按著兩個號碼,那麼電話費會比較省。大學時期,我們可以用盡方法來節儉。(笑~)
在走走拍照的當兒,還有友族同胞擺pose讓信子拍照呢!幸好此仁兄沒要求信子寄照片給他。(想起Gunung Keriang的那張照片,還沒洗出來給那大叔寄上照片就有點汗顏。)
接下來這兩家就是當晚去的cafe,他們是連接的。
可能在檳城住久了,常到檳城的世界文化遺址區走走看看,卻沒想到柔佛新山竟然如此注重文化的保留。看到這個,就會聯想到檳城。
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棉被床褥專賣店。
我們還到了這家涼茶鋪喝涼茶。這可是超過百餘年的涼茶鋪,還上過報紙呢!霍有用涼茶。
在涼茶舖附近的雜貨店。
還有許多鴿子。
附近大街小巷的風景。
肥皂這家想必是人工肥皂及針織店。可惜當天沒開店,不然還可以進去看看。
我們走會停車場,然後又往皇宮去了。:)
終於出發,往新山的關口建築物去接另一位朋友。
我們先去皇宮,那裡有個博物館。很可惜,那裡關閉,不讓人進去參觀。
由於還是炎熱天,於是我們就不走皇宮內的公園,反而去了這個……應該是市鎮局吧?!
正巧那裡有個展覽。
是個畫展。其實,那個時候,正巧碰到新山的藝術節。
接下來,我們去了這個新山華人博物館。這個博物館在大路旁,在四、五層樓的店屋之間,屬於私人的博物館吧。
這不是什麼記賬簿,而是膠片樣本,弄成一本手工書的樣子。
這個是橡膠的種子。記得小學的時候,是上美術課吧?老師要我們去拾橡膠的種子,信子從沒真正去橡膠園,也是同學帶去學校還是父親帶回來才知道這就是橡膠的種子。
這個讓信子想起半途而廢的書法學習。:P
這個就是“聞名”的香蕉錢。以前日據時期通用的貨幣。由於沒有節制的印刷鈔票而使之貶值,這就是它的聞名之處。
這個博物院還展覽好一些歌譜。這是其中之一。在谷歌找不到有關這首歌的資料。它的歌詞是日文的,可奇怪的是,作詞人的名字卻是華人。
這是另一首歌曲,馬來歌曲。然而,從歌詞裡看得出,這也是出自日據時代的。作詞人的名字是馬來名字,可是歌詞用Malai,還有Bendera Hinomaru則有很重的日本氣息。
寫了不少關於在新山華人博物館看到的文物,該換換“口味”了。:P
我們是從博物館的後門走出來。與其說是後門,更貼切的可以說是博物館的後巷,又是另一條街。那裡有一些供路人歇腳的地方。
這些照片是在那裡附近走走的時候拍下的。
那天幸福電視無線電沒開放。:P
這個是比較傳統的雜貨店。
這家小店挺有情調的。屋頂有兩張椅子。浪漫的幻想說,主人或許在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,和知己或愛人會在這屋頂飲茶賞月吧?這是一家理髮店,可是店裡也賣著一些衣服、飾品等。
這又是另一間本土的雜貨店。看到這些餅幹一桶桶的擺在那裡,勾起一段挺模糊的記憶。是在檳城吧?我們曾經特地去一家專門賣餅乾的店。整個店就是這樣一桶桶各式各樣的餅乾。想起來,就很幸福。:D
但看這樣的門面排場,會以為是餐館。根據店名,這應該是美容院吧。那個時候是七月,卻可以看到對聯,很有華人氣息噢!
我們去了AP介紹的兩家麵包廠。這是第一間,協裕麵包西菓廠。
信子其實不曉得是否可以拍照,可是店主沒說什麼,信子就快快按幾下快門……因此照片拍得有點模糊。:P
這個價格表就放在店前,連價格表都這麼有特色!贊!
我們就到了麵包店的對面咖啡館坐坐。
還沒來新山之前,信子是想說這會是cafe之旅的。幾年前因為畢業論文關係,重遊了新山,一直惦念著沒進去過的cafe,才有了這次的旅行。終於在這次的行程喝到了第一杯咖啡!那時的心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興奮!
也吃了從協裕麵包廠買的香蕉糕。很香,很好吃!
吃完了,也歇息夠了,我們就繼續走走。
這條街就是他們以前告訴信子有多間特色cafe的地方,Jalan Dhoby。Dhoby是什麼語言,其實信子也不是很清楚。在谷歌翻譯,從英文去中文是“多美”。在我們的口頭語,或者是普通來說,就是洗衣店。洗衣店和cafe有啥關係,信子就不得而知了。
洗衣店。
看到這個宣誓官的招牌,忍不住拍下。這裡附近有好多的宣誓官。
最讓信子吃驚的是,竟然也有寫信員,而且是有執照的寫信員。信子就只看到招牌,不見其人。(真的真的還有這行業的存在嗎?而且是在新山這個城市裡呢!)
這樣的店屋在城市裡還挺特別的。許多店屋的建設,都統一外觀,而且都不是多元顏色的。這粉紅、青色、白色、粉橙色的店屋,就這麼搭配起來成了一幅景色。
這就是另一家麵包廠。Salahuddin Bakery。
走進去就可以直接看到這個做麵包的地方。
各式各樣的麵包與糕點。
這位不知道是店員還是店主。當時好像就只有他在看店。
看到這公共電話,我們想起了以前在大學排隊用公共電話給家人捎訊息。印象中好像是一面通電話,一面要按著兩個號碼,那麼電話費會比較省。大學時期,我們可以用盡方法來節儉。(笑~)
在走走拍照的當兒,還有友族同胞擺pose讓信子拍照呢!幸好此仁兄沒要求信子寄照片給他。(想起Gunung Keriang的那張照片,還沒洗出來給那大叔寄上照片就有點汗顏。)
接下來這兩家就是當晚去的cafe,他們是連接的。
可能在檳城住久了,常到檳城的世界文化遺址區走走看看,卻沒想到柔佛新山竟然如此注重文化的保留。看到這個,就會聯想到檳城。
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棉被床褥專賣店。
我們還到了這家涼茶鋪喝涼茶。這可是超過百餘年的涼茶鋪,還上過報紙呢!霍有用涼茶。
在涼茶舖附近的雜貨店。
還有許多鴿子。
附近大街小巷的風景。
肥皂這家想必是人工肥皂及針織店。可惜當天沒開店,不然還可以進去看看。
我們走會停車場,然後又往皇宮去了。:)
留言
發佈留言